文章出處:
《變形金剛第一集》- 時光之硯部落格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10790582(鮮豔熱血圖文版)
即使玉嬌龍闖了一堆禍,李慕白還是一心一意地想收她為徒。我相信史蒂芬史匹柏在麥可貝身上找到了一部分的自己,因而有了我在《變形金剛》所看到的、千里馬遇上伯樂的瞬間。
呃....該怎麼說呢?
一直到這部電影上映之前,包括片商密集地造勢的好幾個月裡,我都一直深信著:等我看完了《變形金剛(TRANSFORMERS)》、要動筆為它寫篇文章的時候,那該會是個天人交戰、萬分掙扎的任務吧?
為什麼會這麼艱難?因為在我心中,一定會有兩個人格為這部電影的評價大打出手。其中之一是個五歲的小男孩,對當年的他和他堂弟而言,生命唯一的意義就是每個星期某天下午的某個整點、坐在電視機前面看《變形金剛》的卡通。基於同樣的懷舊與感動,這個小男孩曾經為《忍者龜:炫風再起》寫了篇無比寬容的文章。而他一定會堅持以「鐵牛」、「巨無霸」、「紅魔鬼」等等名字來稱呼那些在他的回憶中纏鬥了二十年的角色,並且大概要勉為其難地,才會同意用「大黃蜂」來取代「金龜車」吧。
但在天平的另一端,是個熱愛好萊塢電影、可惜多年下來已經變得有點難被滿足的觀眾。他對《絕地戰警》的逗趣記憶猶新、他把《絕地任務》視為百看不厭的動作經典。然在那之後,他已經被麥可貝一次又一次的錯誤力道把期待消磨殆盡。這個人格曾以同樣愛之深責之切的感嘆寫下了《蜘蛛人三》的評論,而且說老實話,對麥可貝這次能有多大的進步其實沒什麼信心。
還好,在那天晚上走出國賓戲院(又或者是電影演到一半、還坐在座位上)時我已經知道,這兩個人格就算不能合而為一,至少也將相去不遠矣!
從幽默到爆表而變得優秀的劇本、到演員與導演對所有真假角色的詮釋、再到ILM百尺竿頭的視覺效果與麥可貝恃以傲人的熱血運鏡,都讓《變形金剛》即使沒能成為一部完美的商業電影,也絕對是今年甚至近兩年最成功的一部。在此我不但找到了幼年的感動、興奮與刺激,還目睹了一個影史重要系列的誕生。而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在麥可貝這個導演手中初次迸發的人心光芒。
所以,如果你還沒看過《變形金剛》,拜託別在這裡繼續看網頁或逛BBS了。趕快趁大戲院還在上映的時候,買票進場好好享受一下這部電影吧!一部充滿特效與速度的爆米花片就算不能讓你思考、不能教你什麼人生大道理,仍然一定有它存在的價值。畢竟熱愛電影的原動力之一,不就是期待那純粹感官的刺激嗎?
《變形金剛》之所以能獲得我毫無疑問的推薦,最大的功勞應該歸於這部片的編劇。雖然這套劇本並不打算為這個題材挖掘出《蜘蛛人》、《X戰警》那樣的人文厚度,但是這些編劇們顯然非常瞭解麥可貝的優點在哪裡,也從他的作品中看出了他所不擅長的是什麼。所以一直到最終決戰來臨前,這部電影擁有的是毫不累贅的流暢、幽默上乘的對白,以及生動討喜的角色們。
《變形金剛》的喜劇氣質是它帶給我最大的驚喜。其實回想麥可貝的兩部成名作不難發現,他最擅長的敘事節奏便是把驚人的爆破場面融合在幽默的人物互動裡。而《變形金剛》一連串精彩的對白,給了我近兩年來最歡樂的觀影經驗。這部劇本致敬《駭客任務》牽拖金剛狼甚至調侃麥可貝他自己,而這些笑點顯然很能引起娛樂片影迷的共鳴。那句出現在美版預告片裡但在國際版被抽掉的、關於日本人對二足步行機器人之執著的台詞,甚至讓全場爆笑到幾乎要大肆鼓掌了起來。
在此同時,電影高亢的情緒還來自不可或缺的動作場面。從Blackout夜裡大鬧卡達的美軍基地、陸空部隊圍剿Scorponok時的聯合作戰,再到大黃蜂與Barricade第一次追逐與單挑,麥可貝在他最拿手的場面調度上果然大氣恢弘、游刃有餘。
當特種部隊在沙漠中與Scorponok纏鬥,鏡頭穿梭在倉皇應戰的軍人與四散奔逃的村民之間;終於無人偵察機Predator率先抵達戰場、A10疣豬攻擊機隨後來到,最後上場的轟炸機再根據地面部隊的導引全力開火。一陣目不暇給的爆破之後是灰濛濛泛開的塵霧,看完這整個段落我大喘一口氣,看來麥可貝對於電影語言中最讓人熱血沸騰的那些篇章一直都是牢記於心、朗朗上口的啊!
而《變形金剛》最搶眼的兩個孩子氣角色,為這個故事增添了讓人愛不釋手的氣質。夏亞里波弗的男孩演出非常討喜,僅僅以開場說服歷史老師的那場戲就讓人看到遠勝佛羅多與哈利波特的青春魅力。回想起來,好萊塢還真的很久不見活潑頑皮的「男孩」角色了。彼得帕克根本早就不是個男孩,而海利喬奧斯蒙則是從很小的時候就散發出令人害怕的成熟感...
山姆的討喜來自他跟另一個主角的化學效應,那便是全片最可愛的大黃蜂(Bumblebee)。作為《變形金剛》最被認真刻畫的機器人角色,大黃蜂的形象塑造充分展露出製作團隊的童心。他先是幫忙山姆追女朋友,那稍嫌急切又有點笨拙、義氣十足的一番好意,和等不及要在暗戀的女孩面前求表現的山姆真是絕配。而他不高興的時候賭氣的模樣,以及透過廣播文字說話的設計,更令人為編劇的創意而絕倒。
山姆與大黃蜂的互動是《變形金剛》在「人心」部分最成功的描寫。這其中無論是共患難的情誼、歌曲笑料的點綴、對彼此的付出都做到了動人而不做作。如今回想起來,《絕地戰警》裡的威爾史密斯與馬汀勞倫斯兩兄弟、《絕地任務》中的「史丹利一路順風」與00七「喬治梅森」都是精彩的人物碰撞。但在率真的山姆與可愛的大黃蜂之間所存在的,不只是幽默的空氣而已,而更連結了這部電影最核心的趣味所在。
需知道《變形金剛》之所以對我們這些男孩子們(最近發現似乎也包括許多女孩子)有無可抗拒的吸引力,正是因為在這條玩具產品線的背後,是個把「小男孩對巨大威風機器人的崇拜」以及「大男孩對陸海空帥氣載具的嚮往」合而為一的天才點子。我們進戲院看《變形金剛》,為的是重溫年幼時曾一再出現在我們夢裡的神奇科幻世界。而山姆與大黃蜂的情誼,萬分精巧地擊中了我們的夢境,因而化作感動與過癮、直達那始終不願長大的最心底。
而這一切讓人不可能不聯想起這部電影的執行製作史蒂芬史匹柏。其實在《變形金剛》的許多段落中,我都看到了從前的麥可貝可能處理得太過或平板、在該感動人心的橋段顯得煽情、該煽情的橋段又變得做作的東西,如今被處裡得恰如其份、順利地傳達了他想表達的情感。這樣的改變也讓我一再地窺見,史匹柏在背後下指導棋的影子。
於是我不免要猜測,也許在麥可貝如落水狗一般受批評的幾部作品裡,史匹柏依然看出了他經營類型動作片與大場面的能耐、以及對觀眾情緒脈動的掌握,且相信他終究是個可造之才、尚待雕琢。即使玉嬌龍闖了一堆禍,李慕白還是一心一意地想收她為徒。我相信史蒂芬史匹柏在麥可貝身上找到了一部分的自己,因而有了我在《變形金剛》所看到的、千里馬遇上伯樂的瞬間。
當山姆被大黃蜂的「alive」嚇得驚惶失措,卻接著被Barricade連番追殺;大黃蜂此時現身搭救,而山姆與蜜琪拉又跟著被Frenzy纏上。這一來一往不可思議的遭遇讓山姆瞭解到大黃蜂是他的伙伴。於是一切冒險與童話歷程水到渠成地導往那句「五十年後當妳老了,難道不會後悔當年沒膽上那輛車嗎?」,十足熱血又無比浪漫的對白出現得恰到好處。而我在感動之餘又忍不住要想,難道編劇們是在向《愛在黎明破曉時》致敬不成?
而除了兩個主角,《變形金剛》也將它的配角們都塑造得有其特色、水準整齊。梅根福克斯不愧是從六百多個女孩中選出來的幸運兒,那魅力滿點的身材與野性氣質從一出場就令人目不轉睛。雖然發揮的機會不多,但是她與夏亞里波弗之間的化學反應確實不無說服力;故事後面甚至營造出她與大黃蜂的交情,這點更讓我印象深刻。而強沃特輕鬆詮釋的國防部長、喬許杜哈梅力道十足的特種部隊隊長、約翰圖托洛超滖的探員角色以及山姆逗趣的父母親,都扮演了稱職的綠葉。再看客串車行老闆的柏尼麥克,不愧是全片唯一能跟強沃特平起平坐的大牌,那簡單幾句對白就喜感滿溢的能耐讓我對他的喜愛又更增添三分。
事實上,大家都不難看出山姆與大黃蜂的感情是四分之一個世紀前小男孩與ET的翻版。但《變形金剛》在國防部長與五角大廈這條線上的著墨,其用心與寫實同樣吸引了我的注意。面對未知的威脅,這部電影描繪人類反應的篇幅(包括駭客與Frenzy鬥法、特種部隊自始至終的迎戰)大過我的想像。我因此不斷地想起史匹柏更早的名作《第三類接觸》,當年的他可是更加鉅細靡遺地記錄了人類社會面對外星生物造訪時,所可能引起的各種現象呢!
再說《變形金剛》的機器人們,戲份僅次於大黃蜂的Frenzy敏捷靈活、在空軍一號上竊取機密的模樣令人莞爾。最晚出場的巨無霸(Megatron)破壞力滿點,而Blackout與Scorponok在電影一開頭就展現了足夠的威脅感。讓我加倍期待的紅魔鬼(Starscream)不愧是地表最強的武器F-22,身段華麗動感十足。但他一來到巨無霸面前馬上被數落的那句「You failed me YET AGAIN !! Starscream...」更讓我和我堂弟感動到炸,多麼熟悉的口氣啊!
反觀最讓人懷念的鐵牛(Optimus Prime),坦白講個性與表現都不夠搶眼,缺乏預期中的魅力。其實我已經不太有印象卡通裡的鐵牛是什麼氣質了,但2007年的他既沒有莫菲斯的沈穩與高深莫測,也不像甘道夫那般天下無敵、又慈祥和藹令人信賴。《變形金剛》確實透過某些對白來陳述鐵牛「熱愛一切生命、尊重生存自由」的理念,但這麼個橫跨二十多年的領袖魅力應該不止於此。再說他的身手方面,也只有與Bonecrusher在高速公路上的單挑有過一度威風而已。
當山姆經歷了種種奇遇而與Autobots相識,國防部長面對危機一步步地應變,在卡達遭襲的美軍部隊則回到了美國;此時所有人來到胡佛水壩、三條敘事線合而為一,兩派機器人也同時趕往此地。握有一切關鍵的能源方塊以神殿般的氣勢出現在銀幕上,而巨無霸駭人的形體就沈睡在隔壁;男孩救回了他的愛車、Frenzy喚醒了他的首領,最終決戰一觸即發,整部電影的敘事到此堪稱完美,人物與節奏與笑點與過癮度通通無懈可擊地讓我幾乎要拜倒...
但是,唉!麥可啊麥可!
雖然堪稱是近年來最佳娛樂片,但《變形金剛》之所以無法像《絕地任務》那樣晉升無可挑剔的經典,關鍵在於最後的高潮戲碼。
當主角群衝上高速公路,反派的警車、坦克、工程車尾隨發動攻擊,一連串飛車追逐的鏡位是麥可貝的拿手好戲。但這個過場真的太短而讓我(相信也讓麥可貝他自己)一點都不覺得過癮。接著所有人進入市區,在這裡原本可以好好發揮創意、營造機器人與建築物與市民互動的奇觀,但《變形金剛》卻只交出了一張中上的成績單。
看完最後數十分鐘的纏鬥,我如今只記得山姆在混亂的戰場上賣命奔跑、特種部隊隊長騎車滑過正下方給Blackout痛擊,以及Ironhide那其實沒能完全看清楚的慢動作。蜜琪拉原本要救走大黃蜂,卻終究無法一走了之而把頭靠在方向盤上掙扎,那幕讓我一度感動不已。但除此之外,如果沒有紅魔鬼所點綴的精彩空戰,整個片尾就只剩下在一片塵土飛揚中兩方人馬的槍林彈雨、以及巨大機器人的摔角場面了。
從《駭客任務》以降,好萊塢對肉搏場面的要求已經脫離美式摔角的蠻力,轉而追求功夫式的拳腳美感以及吳宇森式的慢動作暴力美學。但麥可貝即便是個營造熱血色調與速度的天才,對於人物打鬥的身段畢竟缺乏修煉。再加上運鏡始終很快速、機器人們又一身灰濛濛的配色難以分辨,以致《變形金剛》的決戰在動作場面調度上暴露出如同《蝙蝠俠:開戰時刻》一般的不成熟。
而這部電影小小的敗筆更落在它草率的收尾上。鐵牛原本打算跟能源方塊同歸於盡,這麼典型又廉價的煽情手法讓我一度非常害怕。還好危機結束在能源方塊被塞入巨無霸的胸口(有這麼好的方法怎麼不早點講?),世界在三分鐘之內恢復和平;被困在水壩中的角色們沒交代下落、一片狼籍的市區也未經收拾。《變形金剛》的收尾真的太匆促,而那車型最帥、原本讓我期待萬分的爵士(Jazz)居然什麼表現都沒有就被扯成兩半,看得我心好痛啊!!
但即便如此,即使沒有一個能跟前面百分之八十相稱的結尾,《變形金剛》仍舊是今夏毫無疑問的首選。我會這麼說不只是因為它節奏刺激、笑點上乘,而是當我捫心自問:對一部關於變形金剛的電影,我所期待的是什麼?答案顯然包括Barricade動身要追逐主角時、那在瞬間化作警車落地加速的畫面;包括紅魔鬼在街道上肆虐、又一躍凌空翻轉成F-22飛離的鏡頭;包括塔台人員第一次看見Blackout的直昇機身開始折折疊疊、或國防部長第一次見到巨無霸的身影時,那不可思議的語氣說出「Dear God... What is this !?!?」
巨無霸甦醒之後,霸氣十足地宣示道:「I~AMMM~MEGATROOONNNN~!」,巨無霸來也!你們這些小螞蟻不快點閃邊是怎樣?而鐵牛與巨無霸最終決戰之前,那句「One shall stand, one shall fall」更是遙指1986年的電影版兩人名留青史的對決。而如今我才想起來,2007年的巨無霸配音可是「史密斯探員」雨果維明呢...
當Autobots自大氣層外突入地表,背景音樂是一片祥和中的蓄勢待發。接著所有人陸續來到大黃蜂與主角身邊,隨著鐵牛變形的身影拔地而起,一陣激動也從心底直衝我的眼眶。我從來都不知道,原來這一刻我已經等了這麼這麼地久...
所以我相信,應該有人一開始就注意到我這篇文章的標題了吧?《變形金剛》做為交代山姆與大黃蜂相識、以及Autobots前來地球定居的首部曲電影,無疑是從容而完整、精彩而出色的。我根本一點都不懷疑它的票房表現能否讓片商掏錢投資續集。而雖然麥可貝的風格不怎麼適合繼續延伸這個題材,但別忘了《X戰警》、《駭客任務》及《蜘蛛人》都是由原班人馬在第二集開花結果的成功例子哦!(雖然它們的第三集也都...)
至於我,只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希望下次在電影中,能夠看到Autobots與Decepticons的標誌在畫面上旋轉翻面、那經典的過場效果...
最後,終究要再說一段五歲小男孩的故事:
小男孩永遠記得,有一年的暑假爸爸到東京去開會,晚上打回來的越洋電話裡爸爸問他:「你的禮物是要買本來講好的、可以變成一個基地的變形金剛機器人,還是要換成現在日本最流行的『任天堂』電視遊樂器?」
小男孩根本沒聽過什麼任天堂,但是他相信那一點都不帥,也應該不能變成機器人吧。所以當然是要買原來的禮物啊?那還用問!
有趣的是,幾年之後小男孩稍微長大了,而在那之後的二十年間他成了任天堂的忠實支持者、毫無遺漏地連買了他們五代主機。每當爸爸看到長大後的男孩坐在電視機前、專注地玩著電動,總要嘲笑他一番:「當年說要買給你你還不要咧,說是要什麼變形金剛...」
更沒有想到的是,二十年已經過去了。此時此刻小男孩坐在電腦前,任憑正在客廳玩Wii的爸媽怎麼叫他出去加入戰局、他都不為所動。因為今天晚上,小男孩終於要為《變形金剛》好好地寫完這篇文章。
Wii?那是什麼?聽起來就一點都不帥啊,而且一定不能變形成機器人吧?
即使玉嬌龍闖了一堆禍,李慕白還是一心一意地想收她為徒。我相信史蒂芬史匹柏在麥可貝身上找到了一部分的自己,因而有了我在《變形金剛》所看到的、千里馬遇上伯樂的瞬間。
呃....該怎麼說呢?
一直到這部電影上映之前,包括片商密集地造勢的好幾個月裡,我都一直深信著:等我看完了《變形金剛(TRANSFORMERS)》、要動筆為它寫篇文章的時候,那該會是個天人交戰、萬分掙扎的任務吧?
為什麼會這麼艱難?因為在我心中,一定會有兩個人格為這部電影的評價大打出手。其中之一是個五歲的小男孩,對當年的他和他堂弟而言,生命唯一的意義就是每個星期某天下午的某個整點、坐在電視機前面看《變形金剛》的卡通。基於同樣的懷舊與感動,這個小男孩曾經為《忍者龜:炫風再起》寫了篇無比寬容的文章。而他一定會堅持以「鐵牛」、「巨無霸」、「紅魔鬼」等等名字來稱呼那些在他的回憶中纏鬥了二十年的角色,並且大概要勉為其難地,才會同意用「大黃蜂」來取代「金龜車」吧。
但在天平的另一端,是個熱愛好萊塢電影、可惜多年下來已經變得有點難被滿足的觀眾。他對《絕地戰警》的逗趣記憶猶新、他把《絕地任務》視為百看不厭的動作經典。然在那之後,他已經被麥可貝一次又一次的錯誤力道把期待消磨殆盡。這個人格曾以同樣愛之深責之切的感嘆寫下了《蜘蛛人三》的評論,而且說老實話,對麥可貝這次能有多大的進步其實沒什麼信心。
還好,在那天晚上走出國賓戲院(又或者是電影演到一半、還坐在座位上)時我已經知道,這兩個人格就算不能合而為一,至少也將相去不遠矣!
從幽默到爆表而變得優秀的劇本、到演員與導演對所有真假角色的詮釋、再到ILM百尺竿頭的視覺效果與麥可貝恃以傲人的熱血運鏡,都讓《變形金剛》即使沒能成為一部完美的商業電影,也絕對是今年甚至近兩年最成功的一部。在此我不但找到了幼年的感動、興奮與刺激,還目睹了一個影史重要系列的誕生。而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在麥可貝這個導演手中初次迸發的人心光芒。
所以,如果你還沒看過《變形金剛》,拜託別在這裡繼續看網頁或逛BBS了。趕快趁大戲院還在上映的時候,買票進場好好享受一下這部電影吧!一部充滿特效與速度的爆米花片就算不能讓你思考、不能教你什麼人生大道理,仍然一定有它存在的價值。畢竟熱愛電影的原動力之一,不就是期待那純粹感官的刺激嗎?
《變形金剛》之所以能獲得我毫無疑問的推薦,最大的功勞應該歸於這部片的編劇。雖然這套劇本並不打算為這個題材挖掘出《蜘蛛人》、《X戰警》那樣的人文厚度,但是這些編劇們顯然非常瞭解麥可貝的優點在哪裡,也從他的作品中看出了他所不擅長的是什麼。所以一直到最終決戰來臨前,這部電影擁有的是毫不累贅的流暢、幽默上乘的對白,以及生動討喜的角色們。
《變形金剛》的喜劇氣質是它帶給我最大的驚喜。其實回想麥可貝的兩部成名作不難發現,他最擅長的敘事節奏便是把驚人的爆破場面融合在幽默的人物互動裡。而《變形金剛》一連串精彩的對白,給了我近兩年來最歡樂的觀影經驗。這部劇本致敬《駭客任務》牽拖金剛狼甚至調侃麥可貝他自己,而這些笑點顯然很能引起娛樂片影迷的共鳴。那句出現在美版預告片裡但在國際版被抽掉的、關於日本人對二足步行機器人之執著的台詞,甚至讓全場爆笑到幾乎要大肆鼓掌了起來。
在此同時,電影高亢的情緒還來自不可或缺的動作場面。從Blackout夜裡大鬧卡達的美軍基地、陸空部隊圍剿Scorponok時的聯合作戰,再到大黃蜂與Barricade第一次追逐與單挑,麥可貝在他最拿手的場面調度上果然大氣恢弘、游刃有餘。
當特種部隊在沙漠中與Scorponok纏鬥,鏡頭穿梭在倉皇應戰的軍人與四散奔逃的村民之間;終於無人偵察機Predator率先抵達戰場、A10疣豬攻擊機隨後來到,最後上場的轟炸機再根據地面部隊的導引全力開火。一陣目不暇給的爆破之後是灰濛濛泛開的塵霧,看完這整個段落我大喘一口氣,看來麥可貝對於電影語言中最讓人熱血沸騰的那些篇章一直都是牢記於心、朗朗上口的啊!
而《變形金剛》最搶眼的兩個孩子氣角色,為這個故事增添了讓人愛不釋手的氣質。夏亞里波弗的男孩演出非常討喜,僅僅以開場說服歷史老師的那場戲就讓人看到遠勝佛羅多與哈利波特的青春魅力。回想起來,好萊塢還真的很久不見活潑頑皮的「男孩」角色了。彼得帕克根本早就不是個男孩,而海利喬奧斯蒙則是從很小的時候就散發出令人害怕的成熟感...
山姆的討喜來自他跟另一個主角的化學效應,那便是全片最可愛的大黃蜂(Bumblebee)。作為《變形金剛》最被認真刻畫的機器人角色,大黃蜂的形象塑造充分展露出製作團隊的童心。他先是幫忙山姆追女朋友,那稍嫌急切又有點笨拙、義氣十足的一番好意,和等不及要在暗戀的女孩面前求表現的山姆真是絕配。而他不高興的時候賭氣的模樣,以及透過廣播文字說話的設計,更令人為編劇的創意而絕倒。
山姆與大黃蜂的互動是《變形金剛》在「人心」部分最成功的描寫。這其中無論是共患難的情誼、歌曲笑料的點綴、對彼此的付出都做到了動人而不做作。如今回想起來,《絕地戰警》裡的威爾史密斯與馬汀勞倫斯兩兄弟、《絕地任務》中的「史丹利一路順風」與00七「喬治梅森」都是精彩的人物碰撞。但在率真的山姆與可愛的大黃蜂之間所存在的,不只是幽默的空氣而已,而更連結了這部電影最核心的趣味所在。
需知道《變形金剛》之所以對我們這些男孩子們(最近發現似乎也包括許多女孩子)有無可抗拒的吸引力,正是因為在這條玩具產品線的背後,是個把「小男孩對巨大威風機器人的崇拜」以及「大男孩對陸海空帥氣載具的嚮往」合而為一的天才點子。我們進戲院看《變形金剛》,為的是重溫年幼時曾一再出現在我們夢裡的神奇科幻世界。而山姆與大黃蜂的情誼,萬分精巧地擊中了我們的夢境,因而化作感動與過癮、直達那始終不願長大的最心底。
而這一切讓人不可能不聯想起這部電影的執行製作史蒂芬史匹柏。其實在《變形金剛》的許多段落中,我都看到了從前的麥可貝可能處理得太過或平板、在該感動人心的橋段顯得煽情、該煽情的橋段又變得做作的東西,如今被處裡得恰如其份、順利地傳達了他想表達的情感。這樣的改變也讓我一再地窺見,史匹柏在背後下指導棋的影子。
於是我不免要猜測,也許在麥可貝如落水狗一般受批評的幾部作品裡,史匹柏依然看出了他經營類型動作片與大場面的能耐、以及對觀眾情緒脈動的掌握,且相信他終究是個可造之才、尚待雕琢。即使玉嬌龍闖了一堆禍,李慕白還是一心一意地想收她為徒。我相信史蒂芬史匹柏在麥可貝身上找到了一部分的自己,因而有了我在《變形金剛》所看到的、千里馬遇上伯樂的瞬間。
當山姆被大黃蜂的「alive」嚇得驚惶失措,卻接著被Barricade連番追殺;大黃蜂此時現身搭救,而山姆與蜜琪拉又跟著被Frenzy纏上。這一來一往不可思議的遭遇讓山姆瞭解到大黃蜂是他的伙伴。於是一切冒險與童話歷程水到渠成地導往那句「五十年後當妳老了,難道不會後悔當年沒膽上那輛車嗎?」,十足熱血又無比浪漫的對白出現得恰到好處。而我在感動之餘又忍不住要想,難道編劇們是在向《愛在黎明破曉時》致敬不成?
而除了兩個主角,《變形金剛》也將它的配角們都塑造得有其特色、水準整齊。梅根福克斯不愧是從六百多個女孩中選出來的幸運兒,那魅力滿點的身材與野性氣質從一出場就令人目不轉睛。雖然發揮的機會不多,但是她與夏亞里波弗之間的化學反應確實不無說服力;故事後面甚至營造出她與大黃蜂的交情,這點更讓我印象深刻。而強沃特輕鬆詮釋的國防部長、喬許杜哈梅力道十足的特種部隊隊長、約翰圖托洛超滖的探員角色以及山姆逗趣的父母親,都扮演了稱職的綠葉。再看客串車行老闆的柏尼麥克,不愧是全片唯一能跟強沃特平起平坐的大牌,那簡單幾句對白就喜感滿溢的能耐讓我對他的喜愛又更增添三分。
事實上,大家都不難看出山姆與大黃蜂的感情是四分之一個世紀前小男孩與ET的翻版。但《變形金剛》在國防部長與五角大廈這條線上的著墨,其用心與寫實同樣吸引了我的注意。面對未知的威脅,這部電影描繪人類反應的篇幅(包括駭客與Frenzy鬥法、特種部隊自始至終的迎戰)大過我的想像。我因此不斷地想起史匹柏更早的名作《第三類接觸》,當年的他可是更加鉅細靡遺地記錄了人類社會面對外星生物造訪時,所可能引起的各種現象呢!
再說《變形金剛》的機器人們,戲份僅次於大黃蜂的Frenzy敏捷靈活、在空軍一號上竊取機密的模樣令人莞爾。最晚出場的巨無霸(Megatron)破壞力滿點,而Blackout與Scorponok在電影一開頭就展現了足夠的威脅感。讓我加倍期待的紅魔鬼(Starscream)不愧是地表最強的武器F-22,身段華麗動感十足。但他一來到巨無霸面前馬上被數落的那句「You failed me YET AGAIN !! Starscream...」更讓我和我堂弟感動到炸,多麼熟悉的口氣啊!
反觀最讓人懷念的鐵牛(Optimus Prime),坦白講個性與表現都不夠搶眼,缺乏預期中的魅力。其實我已經不太有印象卡通裡的鐵牛是什麼氣質了,但2007年的他既沒有莫菲斯的沈穩與高深莫測,也不像甘道夫那般天下無敵、又慈祥和藹令人信賴。《變形金剛》確實透過某些對白來陳述鐵牛「熱愛一切生命、尊重生存自由」的理念,但這麼個橫跨二十多年的領袖魅力應該不止於此。再說他的身手方面,也只有與Bonecrusher在高速公路上的單挑有過一度威風而已。
當山姆經歷了種種奇遇而與Autobots相識,國防部長面對危機一步步地應變,在卡達遭襲的美軍部隊則回到了美國;此時所有人來到胡佛水壩、三條敘事線合而為一,兩派機器人也同時趕往此地。握有一切關鍵的能源方塊以神殿般的氣勢出現在銀幕上,而巨無霸駭人的形體就沈睡在隔壁;男孩救回了他的愛車、Frenzy喚醒了他的首領,最終決戰一觸即發,整部電影的敘事到此堪稱完美,人物與節奏與笑點與過癮度通通無懈可擊地讓我幾乎要拜倒...
但是,唉!麥可啊麥可!
雖然堪稱是近年來最佳娛樂片,但《變形金剛》之所以無法像《絕地任務》那樣晉升無可挑剔的經典,關鍵在於最後的高潮戲碼。
當主角群衝上高速公路,反派的警車、坦克、工程車尾隨發動攻擊,一連串飛車追逐的鏡位是麥可貝的拿手好戲。但這個過場真的太短而讓我(相信也讓麥可貝他自己)一點都不覺得過癮。接著所有人進入市區,在這裡原本可以好好發揮創意、營造機器人與建築物與市民互動的奇觀,但《變形金剛》卻只交出了一張中上的成績單。
看完最後數十分鐘的纏鬥,我如今只記得山姆在混亂的戰場上賣命奔跑、特種部隊隊長騎車滑過正下方給Blackout痛擊,以及Ironhide那其實沒能完全看清楚的慢動作。蜜琪拉原本要救走大黃蜂,卻終究無法一走了之而把頭靠在方向盤上掙扎,那幕讓我一度感動不已。但除此之外,如果沒有紅魔鬼所點綴的精彩空戰,整個片尾就只剩下在一片塵土飛揚中兩方人馬的槍林彈雨、以及巨大機器人的摔角場面了。
從《駭客任務》以降,好萊塢對肉搏場面的要求已經脫離美式摔角的蠻力,轉而追求功夫式的拳腳美感以及吳宇森式的慢動作暴力美學。但麥可貝即便是個營造熱血色調與速度的天才,對於人物打鬥的身段畢竟缺乏修煉。再加上運鏡始終很快速、機器人們又一身灰濛濛的配色難以分辨,以致《變形金剛》的決戰在動作場面調度上暴露出如同《蝙蝠俠:開戰時刻》一般的不成熟。
而這部電影小小的敗筆更落在它草率的收尾上。鐵牛原本打算跟能源方塊同歸於盡,這麼典型又廉價的煽情手法讓我一度非常害怕。還好危機結束在能源方塊被塞入巨無霸的胸口(有這麼好的方法怎麼不早點講?),世界在三分鐘之內恢復和平;被困在水壩中的角色們沒交代下落、一片狼籍的市區也未經收拾。《變形金剛》的收尾真的太匆促,而那車型最帥、原本讓我期待萬分的爵士(Jazz)居然什麼表現都沒有就被扯成兩半,看得我心好痛啊!!
但即便如此,即使沒有一個能跟前面百分之八十相稱的結尾,《變形金剛》仍舊是今夏毫無疑問的首選。我會這麼說不只是因為它節奏刺激、笑點上乘,而是當我捫心自問:對一部關於變形金剛的電影,我所期待的是什麼?答案顯然包括Barricade動身要追逐主角時、那在瞬間化作警車落地加速的畫面;包括紅魔鬼在街道上肆虐、又一躍凌空翻轉成F-22飛離的鏡頭;包括塔台人員第一次看見Blackout的直昇機身開始折折疊疊、或國防部長第一次見到巨無霸的身影時,那不可思議的語氣說出「Dear God... What is this !?!?」
巨無霸甦醒之後,霸氣十足地宣示道:「I~AMMM~MEGATROOONNNN~!」,巨無霸來也!你們這些小螞蟻不快點閃邊是怎樣?而鐵牛與巨無霸最終決戰之前,那句「One shall stand, one shall fall」更是遙指1986年的電影版兩人名留青史的對決。而如今我才想起來,2007年的巨無霸配音可是「史密斯探員」雨果維明呢...
當Autobots自大氣層外突入地表,背景音樂是一片祥和中的蓄勢待發。接著所有人陸續來到大黃蜂與主角身邊,隨著鐵牛變形的身影拔地而起,一陣激動也從心底直衝我的眼眶。我從來都不知道,原來這一刻我已經等了這麼這麼地久...
所以我相信,應該有人一開始就注意到我這篇文章的標題了吧?《變形金剛》做為交代山姆與大黃蜂相識、以及Autobots前來地球定居的首部曲電影,無疑是從容而完整、精彩而出色的。我根本一點都不懷疑它的票房表現能否讓片商掏錢投資續集。而雖然麥可貝的風格不怎麼適合繼續延伸這個題材,但別忘了《X戰警》、《駭客任務》及《蜘蛛人》都是由原班人馬在第二集開花結果的成功例子哦!(雖然它們的第三集也都...)
至於我,只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希望下次在電影中,能夠看到Autobots與Decepticons的標誌在畫面上旋轉翻面、那經典的過場效果...
最後,終究要再說一段五歲小男孩的故事:
小男孩永遠記得,有一年的暑假爸爸到東京去開會,晚上打回來的越洋電話裡爸爸問他:「你的禮物是要買本來講好的、可以變成一個基地的變形金剛機器人,還是要換成現在日本最流行的『任天堂』電視遊樂器?」
小男孩根本沒聽過什麼任天堂,但是他相信那一點都不帥,也應該不能變成機器人吧。所以當然是要買原來的禮物啊?那還用問!
有趣的是,幾年之後小男孩稍微長大了,而在那之後的二十年間他成了任天堂的忠實支持者、毫無遺漏地連買了他們五代主機。每當爸爸看到長大後的男孩坐在電視機前、專注地玩著電動,總要嘲笑他一番:「當年說要買給你你還不要咧,說是要什麼變形金剛...」
更沒有想到的是,二十年已經過去了。此時此刻小男孩坐在電腦前,任憑正在客廳玩Wii的爸媽怎麼叫他出去加入戰局、他都不為所動。因為今天晚上,小男孩終於要為《變形金剛》好好地寫完這篇文章。
Wii?那是什麼?聽起來就一點都不帥啊,而且一定不能變形成機器人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